對我來說,這本書蠻特別的,引用並回應了很多電影佳句,用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愛的層面進行探討,也帶入了許多諮商故事。
你會邊看邊點頭說,「是啊!原來我正在經歷/經歷過這樣的心路歷程。」
然後隨著篇幅的閱讀,會漸漸撥雲見日,發現自己的心已經澄澈平靜了許多,有一部份的傷口就這麼癒合了吧。
這也是我想寫書摘的原因,把電影記錄下來,有機會好去一一欣賞。
延伸閱讀:
篇章四講的是:從「我和我」到「你和我」
喚醒曾信仰愛的靈魂
>拋開「醜小鴨」情結,找到自己的幸福歸屬
人活著本身,有時是一種「找尋」,有時是一種「追尋」。
所謂的「追尋」,就是有了目標後,我們只要直直地朝那個方向前進;「找尋」則更為辛苦,因為我們連方向在哪裡都還不清楚,就要先經歷一個「找」的歷程,才能進展到「追」。
< 喜馬拉雅>
「如果有兩條路,一定要選艱苦的那條,它會把你最好的那些東西給榨出來。」
回應:「輕鬆也好、艱難也罷。你身上最好的東西,也許就存在於初戀時,那個最真的自」
尋愛的路上,不管輕鬆也好、艱苦也罷,都別忘了最初的自己。那是初戀時傻傻衝撞、癡癡愛著的自己,即使到頭來一場空,都是最真的自己。
「找」到了,就勇敢「追」下去。
在焠鍊自己本性的過程中,可能會出現的心理狀態。
缺乏的不足感
通常這種「缺乏」的感受是來自他人的誤解,而非我們本身的過錯。
自卑的被棄感
這通常出現在失敗的融入經驗後,特別在學齡、青春期的時候,我們想盡辦法要融入群體,卻遇到挫敗。
艱困的生存感
因困境而離開常軌、自我放逐,是為了讓自己前往更適合你的地方;在尋覓的旅程中,讓心靈達到更深的清澈度。
鍥而不捨的本能
不論被愛與失愛、人生或好或壞,生命中沒有一刻值得被我們遺忘,因為故事未到終章,你永遠不明白每個時刻會對生命帶來什麼樣的意義。
保有愛的彈性,找回幸福
>什麼樣的愛最難挽回?
心理學家說:愛情裡頭最原始的欲望,是將自己渴求的人占為己有。然而,在進入到更深層的愛之後,我們的欲望卻會轉化為給予、給予、再給予。
當我看到你如此喜歡我所付出的這些事物時,我好像也因此感到歡愉。我開始因為你的享受而感到享受,我將我的感受也給予了你。
是我心中對於愛的體驗,逐漸從「被動」接受,轉化為「主動」給予,當我變成「可以給予,也可以接受」的角色時,愛人與被愛的享受會讓這份幸福無限延續。
<窗外有藍天>
「女人總是喜歡看得見的風景,而對於男人來說,風景是在心裡的。」
回應:「主動的愛是這樣的:即使我喜歡看得見的風景,卻可以和你一同享受看不見的私密;即使我要將喜愛的風景藏在心底,卻願意陪你去追尋你想看的風景。」
我們並未因此感到犧牲,我們甘之如飴。
著名的婚姻治療師葛特曼研究發現:當伴侶之間出現某一些徵兆後,這段感情也會開始走向凋零。
徵兆一:「自動門時刻」與「遺憾事件」
出自電影<雙面夏娃>,電影畫面中的女主角正追趕一輛將要開走的列車,接著劇情分成兩條脈絡並行述說。其後女主角分別演出了「穿越自動門成功上了列車」和「因錯過被自動門隔離在外」的不同發展。
在親密關係中,也有許多這樣的「自動門時刻」。某些時候,你明明觀察到伴侶的神情,知道他哪些地方需要你,但你卻讓這些時刻一次次錯過,在彼此心裡形成一件件未完成的「遺憾事件」。
徵兆二:「蔡格尼克效應」與「消極詮釋」
葛特曼曾引用心理學家蔡格尼克的研究發現:在酒吧中,酒保會記得那些客人點過、但還沒送上的東西,但等到餐點到齊後,那些暫存在心中的菜單就會被遺忘了,這在心理學中稱為「蔡格尼克效應」。
它的意思是:人們會忘記已經完成的工作(因為完成,就得到滿足),但會記得那些還未完成的。
因此在上一個階段中所遺留下的「遺憾事件」,會成為被伴侶深深記得的未完成事件,然後轉為衝突時攻擊彼此的「舊帳」,並且導致關係進入一種「消極狀態」,讓伴侶用負面的心情解讀彼此的相處方式。
徵兆三:四種導致關係破滅的狀態,批評、漠視、防衛、輕蔑
首先是「批評」,這是一種「我上你下」的狀態,充滿責備或挑剔毛病;其次是「漠視」,好像「你不存在我的視野裡」,我眼裡根本沒有你;接著是「防衛」,我感受到你對我的攻擊,而我只想保護我自己;最後是「輕蔑」,我打從心裡覺得,你根本就追不上我的腳步。
犧牲,生而死而生
>「深入彼此靈魂的愛」,七階愛的修行
當你愛上一個人時,你的世界頓時生動了起來;但愛的越深之後,卻必然遇上某些瓶頸,讓你覺得彼此的愛在某些時候如同死去了;直到我們找出彼此犧牲、相互焠鍊的方式,愛又在我們之間活了起來。
生,而死,而生,是恆久真愛的基礎。
<霍爾的移動城堡>
「就是因為你不好,我才要留在你身邊,給你幸福。」
回應:「就是因為知道自己哪裡不好,所以才要留在自己身邊,陪伴內在的小孩找到幸福。」
心理學家埃思戴絲博士以一篇「骷髏女人」的故事,提出了「生,而死,而生」的愛情歷程,並描述了七個重要的愛情階段,來說明兩個相愛的人如何邁向「深入彼此靈魂的愛」。
階段一:「撞遇」寶物,遇到他,你覺得自己挖到了寶
如果人心多是孤獨的,那麼「愛情」就是一個重要的媒介,幫助我們了解孤獨的深義(也就是那些未知的自己)。
所以說,愛情對象就如同一副開啟我們心靈的「鑰匙」,是生命中一份相當重要的寶物。
階段二:容許追逐和躲藏
因為愛情會帶出黑暗中潛在的我(不見得是「不好」的我,比較像是「不常用」的我),讓我們懷疑對方是不是施了什麼魔法?或者可能讓我們一時之間想要躲藏起來。
階段三:對彼此的黑暗面向產生同情心
「同情心」對情人之間能否相互了解相當重要,那是一種「心理位置」轉換的彈性。在愛情的狀態裡,你仰慕、欣賞並追逐著對方的身影,但遇上他脆弱的那一面,又會產生「想停下來扶他一把」的心情。
階段四:推心置腹的勇氣
「即使」我們曾有痛苦、曾受傷害、曾害怕無法掌控,我們仍能在這種狀態中,學習信任並且愛一個人。
階段五:分享過往悲傷與未來夢想
「探索彼此,自我探索」,將對方內在沈睡的部分,拉上意識的水平面。這個階段讓我們開始可以相互傾吐更真實的情感,以及在他面前忘我地流淚。
階段六:獻出完整的心,以交換更寬廣的生命
當伴侶獻出了自己完整的心,就會變成彼此生命中的啟發者,啟動自己和愛人的心靈開始轉化。
階段七:深入心靈的親密感
許多令人稱羨伴侶關係的共通特質:他們時而黏膩、時而遠離,但即使獨自在外頭冒險後,總不忘回到對方身邊,與他分享。
他們會將外界獲得的養分,餵養彼此的心靈,讓各自的身心更加倍強大,連結也更深化。
這是經歷完整「生,而死,而生」的愛。不是宣誓「永不分離」,而是一種發自心靈的吸引力,超越距離地將彼此繫在一起。
延伸閱讀:
當我想起你,心還會被觸動
>學習當一個「好的親密愛人」
「能因為你而心碎將是我的榮幸。」
回應:「有人能接納我生命中曾經的心碎,是我的幸運。」
「好的親密愛人」的特徵
其一,因為他沒有把你看成他的理想,而是想要走進你的心、了解你,所以當他看到你的黑暗面時,甚至會發自內心覺得好笑。
其二,當他在你身邊時,「你」並不用退位,讓「他」成為關係中的主角,你可以專住在自己的感受上。
如果在每一次愛的痛苦與迷惘中,我們能學習穩定自己、與自己對話,那麼你會更明白自己在愛情中要的是什麼,並且學習著,成為彼此心中那個「好的親密愛人」。
好久不見
>陪自己走過愛的末日,重燃愛的希望
斷
「斷」指的是先「切斷」與他之間的聯繫。必要時,你要盡可能讓自己別再接觸這個人,以免在心理準備不足的時候,又「觸景傷情」。
捨
「捨」指的是「捨棄」某些儲存了這份情感回憶的事物。
探
「探」指的是「探索」被你清空的人事物的意義。在前一步驟的「捨棄」中,因為我們捨棄了許多過往事物,頓時你會覺得心靈上產生一股空虛的感覺。
那是一種甚至會令人懷疑生命是否無意義的孤單感。但只要你願意往心頭上的空洞向內探索,你會發現自己缺少的是什麼?
拾
「拾」指的是「重新拾起」被你清空的人事物。在這個階段,你會發現先前的「捨棄」憑的全是直覺,那時不管「想要」或「不想要」,都一概被心靈給屏除遺棄。但經過「探索」的歷程後,我們開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於是又重新去將它拾回來。
離
「離」指的是「心理上的分離」。那是一種伴隨祝福的心情。
延伸閱讀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