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對我來說,這本書蠻特別的,引用並回應了很多電影佳句,用心理學的角度對各種愛的層面進行探討,也帶入了許多諮商故事。

你會邊看邊點頭說,「是啊!原來我正在經歷/經歷過這樣的心路歷程。」

然後隨著篇幅的閱讀,會漸漸撥雲見日,發現自己的心已經澄澈平靜了許多,有一部份的傷口就這麼癒合了吧。

這也是我想寫書摘的原因,把電影記錄下來,有機會好去一一欣賞。

延伸閱讀:

療傷片單,以及故事

都市的愛情

篇章二講的是:還愛著你,為什麼,你想離開我?

依戀不放,就能修成正果?

>對愛依戀的特徵

分離焦慮: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愛情可能面臨分離時,不論兩人之間經歷過什麼,內心深處總有個聲音:「捨不得。」

因為無法想像沒有他的明天,即使痛苦也捨不得放手,所以寧願讓自己閉上眼,將那些問題視而不見。

只要維持現況就好,只要我們還在一起就好。

我們努力在猶豫中,找出愛情還沒燃儘的證據。

 

<重慶森林>

「我們最接近的時候,我和她之間的距離只有0.01公分。」

回應:「為了那零點零一公分的依戀,你忽略了:也許你早已準備好,放下這零點零一公分的焦慮。」

關係中的4種依戀特徵

我愛你,我相信你也愛著我

兩種這類型的人,是愛情中的上上籤,是彼此的避風港,但機率極低。

反而容易吸引習慣在驚濤駭浪中打滾的人,若遇到了,首先,確保自己的穩定不要被徹底打垮(偶爾抓狂是必然的);接著,要設定一個停損點,確保自己與對方的界限在哪裡。

我愛你,但我不相信你也同樣愛我

「想要親密,又怕被拋棄」:你要知道,親密關係中的一切,你所想的總比現實生活來得糟。

所以如果你哪天遇上了一個人,不論你多麼難搞卻還是對你不離不棄,你所要做的,不該再刁難他,而是深深感謝他。

我想要愛你,但我需要保護自己

也許你總是愛得很「節制」,以免自己陷入太深的情感糾葛中。你的親密伴侶可能會說:「他不懂你」、「你離他很遙遠」。但也許,連你自己都還不太懂得,你對他到底有多愛?

「看見愛」、「承認愛」、「願意愛」,是此類人的重要課題。

我不太可愛,而你也不太能被我所愛

或許是因為生命中的缺乏感已被深深包覆,不曾體會過被愛的踏實,所以連「愛」為何物?都還在花時間找尋。

面對「不懂」的事情,最簡單的做法就是「學習」。

分手,有時只是為了解脫

>該等待被愛,還是先去愛?

「主動愛」:懂得隨時體會、覺察、預備著自己,所以當愛情降臨時,心裡會無限驚喜。心裡有愛,所以容易見到愛。

「被動愛」:「離自己很遙遠」的人,因為沒有充足的安全感,所以連自己的心都很難靠近,只能等到有人悄悄闖進心裡了,才措手不及地被動接招,要不就是保護壓抑。

 

<P.S.我愛你>

「在這世界上,只有真正快樂的男人,才能帶給女人快樂。」

回應:「『快樂』是一種,『從自己身上獲得滿足』的能力。那些曾經的願望,其實不用透過侵略或剝奪別人就能實現了。」

一旦愛了,就無法畫上句點

>失愛時,救自己一命的「心理韌性」

 

<西遊.降魔篇>

「曾經痛苦,才知道真正的痛苦;曾經執著,才能放下執著;曾經牽掛,才能了無牽掛。」

回應:「我們都曾經痛苦,曾經執著,曾經牽掛......但當你繼續勇敢地將故事寫下去,總有一天,你就什麼都明白了。

<韌性>:有韌力的人在面對自己命運石,不會花太多時間怨天尤人,願意接受現實以及伴隨而來的負面情感。他們不會輕易將自己視為受害者,並且認為命運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。

面對失愛挫折時,該如何走出低潮:

首先,你要接受你的負面感受。

我們的心智有一種相當奇怪的現象:某些事情,當你越強調不要去想它,它越容易在你無所事事、夜闌人靜的時候跑出來騷擾你。

其實,我們內在自有對負面感受的修復能力。當你接受並允許它表達出來,快則三個月、慢則一年,你會在心情起伏中,感覺到自己的波動逐漸變小了。

其次,你可以怨天尤人,但不要花太多時間將自己形塑成受害者。

在失愛後,不讓自己落入曠男怨婦的苦情中(別老想著:都是誰把我害成這樣)。

最後,你要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。

每個人的基底都是「正向而有智慧」的人,只是遇上了許多生命自然發生的挫折,便逐漸將這些智慧所掩蓋。

反省「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」,而不是「別人為什麼那麼做」。

勇敢面對自己曾經的錯誤,即使到最後,許多當年的人事物及情感都回不來了,但心裡則是多了一份「豁達」。

 

延伸閱讀:

等待的悲劇愛情

情人節之<給(未來的)他>

如何在7週遇見對的人?(2016更新)

費盡力氣,最後我還是失去了你

>三角關係的親密與拉鋸

拉岡將「三角關係」的概念視為一種隱喻、而不見得是一種科學事實。

我們探討「三角關係」時,除了看到三人之間所存在的嫉妒、搶奪之外,也要能體會,第三人的加入,其實也讓原本在關係中的兩人,產生一個以第三者角度客觀看待自己的可能性。


<花樣年華>

「那些消逝了的歲月,彷彿隔了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。看得到,抓不到。」

回應:「有些東西,看得到、抓不到的時候,才能被你真正保留在心底。這也是一種永恆。」

 

當愛,名存實亡

>人一輩子,該有幾位情人?

有時,我們接受了愛,也生活在愛裡頭,卻打從心裡感到寂寞。

心理學家說,這是一種內在無法獲得完美的狀態在深深呼救:你心裡有渴望,而你卻感受到目前生活搆不到自己的渴求。

你的心靈無法降低對完美期待的標準,所以你在關係裡感到寂寞。

<飲食男女>

「人生不能像做菜,把所有的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。」

回應:「有時我們還沒有準備好,就被拉下鍋去炒,炒出來的菜不夠好吃,便覺得十分失望。然而,如果你不繼續炒下去,就會把自己餓死。」

承認菜不好吃,起碼你還能知道該添什麼料,或者何時該換個鍋子。

同理可證,真誠面對你已存在的失望後,才能不再捲入痛苦的寂寞。

我們需要另一半,也需要一位精神伴侶。

四種渴望的需求層次:

一、與「父母形象」相關

男性:渴望具有母性哺育特質的女人。

女性:崇拜具有健美運動員特質的男人。

比起內心,我們更有興趣追求接近肉體的渴望,如同孩童時期依戀在父母懷裡的最初感受。

二、轉向「浪漫情懷」

男性:喜於在美麗的女子身上追求純粹的愛戀。

女性:嚮往詩人、小說家的才華與羅曼蒂克。

不折不扣的少男、少女時代,在愛情的想像中,青春不因年歲而死,浪漫是靈魂的糧食。

三、崇尚「精神與知識」的引導

男性:渴慕接近女神般的女子,以作為精神上的寄託。

女性:喜愛具有指導意味的男性形象。

不同於肉體與浪漫的渴求,我們更渴望精神與心智層面能夠富裕飽足。

四、源源不絕的「智慧與創造力」

我們開始期待有個能激盪出我們內在潛力的對象,好像只要兩人在一起就會碰撞出源源不絕的靈感與創造力。

最終,我們成為能一起攜手成長的伴侶:不是只有「情感」上的成長,「自我」也被淬鍊成一個更完整的人。

學習,讓愛的需求合而為一

不要讓遇見的伴侶可以滿足所有需求的期待,成為你愛情中不可更改的「必要條件」。

因為你會成長,也要有雅量,容許你身邊那個人有成長的空間。

如果每個人的一生中,至少需要四位情人,這可以有兩種狀況:其一,你可以找好幾個不同的人;其二,你也可以在彼此的成長中,創造四合一的可能。

當愛出現瑕疵,你能否無畏走下去?

>掌握人生中關鍵的那一秒

<浩劫奇蹟>

「希望就是,當全世界都要你放棄時,在耳邊說要你再試一次的那個聲音。」

回應:「希望的聲音從來就在你的心底,只是有時會藉由別人的口,來說給你聽。」

其實這份聲音是不論我們跌倒多少次、都沒人能真正將它根除的珍貴資產,是我們誕生於世時就被賦予的禮物-信心。

米開朗基羅現象:「我沒有雕刻它,我只是把外圍的雜質去掉而已。」

心理探索的工作也是如此: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人生經歷,你的心裡其實都有一個「怎麼做對你比較好」的答案,只是有時蒙上了太多情緒的雜質,導致你看不見自己的心之所嚮而已。而心理諮商的目標,就是幫你去掉那些情緒的雜質,激發你朝真心想去的方向前進的勇氣。

你是愛我,還是同情我?

>同情和愛情的區別

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,是一種抬起頭在「仰望」這個人的感覺。你想要往前奔跑,拉近你和他之間的距離;或者你會產生一種「愛的同理」,光是在旁邊看著他,都彷彿可以體會到他此刻的感受、感受到他心意所在,然後同他所喜、同他所痛。

「同情」的心理位置則相反,好像你站在一個更有利、更有籌碼的地理位置上俯視他,你可能會因為他的難過而難過,但也只是一種願意「陪伴」他走過難過的感覺,而不是發自內心對他的難過「感同身受」。

同情,永遠都不會變成愛情。

那些願意接受你「同情」的人,在等待的是:某天,這份「同情」能再轉為「愛情」。

<最後一封情書>

「離開我就別安慰我,要知道每一次縫補也會遭遇穿刺的痛。」

回應:「如果你給不起我要的愛,你還不如廢話少說、頭也不回地走吧!」

分手後,還該不該當朋友?

20歲女孩失愛後,心情低落了好一陣子,然後她說:「我好想再和他回復以前的模樣,就算是當朋友也沒關係。」

雙十年華裡,即使愛情的燈火快滅了,我們都要在旁邊燒柴添火,盼望那愛情的光芒能永遠不熄,朋友之名只是一種另類的延續。

30歲的女孩失愛後,她說:「我這一輩子再也不想見到他了。」

原來30年華時,我們變得更有「骨氣」(還是「賭氣」?),但愛情的燈火滅了之後,寧願把所有傷心留給獨自一人的黑暗裡。

40歲的女人失愛後,把自己的東西從他房間搬到隔壁,然後叮嚀他:「你還要付我一半的房租千萬別忘記。」

原來40年華後,我們變得「實際」,除了少掉睡在一起的那道程序,其他的最好都還是留在原地。當朋友?行!但權利義務要能計算得清。

50歲的女人失愛後,留下了一張紙條,然後提醒他:「你的內褲是放在第二格抽屜」。

原來50年華的失愛其實也不用太傷心,因為對方少了你,日子也不見得會好過到哪裡去。當不成朋友?損失的是他自己。

60歲的女人失愛後,拎起早就整理好的行李,跑去做了好多以前戀愛時沒辦法做的事情。

原來對於60年華後的失愛,我們心裡可能早就有所感應,等到愛情的燈滅了,你才發現,原來照亮這段感情的是你自己。還是不是朋友?又哪會在意。

男人分手後還會不會與舊情人當朋友?除了個人心意之外,通常還要看他們新伴侶的態度才能決定。

每個人都有責任釐清自己的真心,以免讓「起起伏伏的情意」,成了曾經最愛的人心中的恐懼。

 

延伸閱讀:

虐心情歌共賞(英語歌曲)

虐心情歌共賞(華語歌手篇)

如果,愛能不寂寞(一):愛之初的玻璃心

如果,愛能不寂寞(三):不甘心的殘念

如果,愛能不寂寞(四):心失事後的甦醒_全篇完

 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gforfun 的頭像
    lingforfun

    Wenling的「齡」活手札

    lingfor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