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8歲生日時,收到好友送的這本書。

但在跟主角相同的年紀,也就是29歲,厭倦第一份做了將近七年的第一份工作而萌生辭意時,才開始翻了這本書。

跟主角不同的是,她被資遣,還有些存款可以放空一年,我是裸辭,不由得放空太久。

但很幸運的是,即使我沒有重新投入下一份全職工作的尋找,在跟很多貴人談過之後,也得到了零星的機會,可以讓我嘗試當SOHO的生活,

儘管收入不穩定,卻能擁有時間自由並做著自己熱愛的事。(像現在寫著這篇文章就是我所深愛的事之一)

就算不會像作者一樣瘋狂挑戰自己的恐懼極限:高空跳傘、籠中觀鯊、高空盪鞦韆、爬吉力馬札羅山、開戰鬥飛機、去殯葬業工作、訪問每個前男友、做單人脫口秀⋯

我也一樣在29歲要開始面對未知未來的恐懼。

這絕對是我2017年所做過最有勇氣的事了。

延伸閱讀:關於我自己

(歡迎發案子給我呀:鐘點大師服務一覽 )

不要和鯊魚接吻,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覺:每天做一件自己害怕的事,讓你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勇敢!

作者因為受到艾利諾.羅斯福(羅斯福總統夫人)的啟發:「每天做一件害怕的事。」

而開始了365天每天各種折磨自己內心害怕事情的考驗,並節選其中一些寫入書中,當中並穿插艾利諾的名言與生平事跡描述,我想在此節錄一些喜歡的。

以下的介紹影片在看過書後更有感覺,是作者在參加自己的害怕考驗的片段影像記錄。

「只要做某件事會感到焦慮,我們就會拖延不做,像是報稅、做個不確定自己能否應付的計劃、或是不得不面對的深談。你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。你必須現在就去做,就算你覺得還沒準備好也一樣。」

「把你的恐懼想成是一位沒通知就上門的客人。邀請恐懼進來,傾聽他說的話。不論他發了多少的牢騷,最後你會發現,你可以不去理會,讓他自顧自地講,你就繼續做你當天該做的事。接受他,對他和顏悅色。如果你和恐懼做朋友,你就不會介意他出現在你家門前。你甚至可能會期待他的造訪。」

「勇氣比恐懼更讓人振奮,而且長久來看,勇敢也比較容易。我們不必一夕之間就成為英雄,只要一次往前踏一步,迎接挑戰,你就會明白這挑戰不像看起來那麼恐怖,你也會發現自己有力量可以直視挑戰。」
—愛莉諾·羅斯福

完美主義就是害怕犯錯。完美主義是一體兩面,就好的方面來說,追求完美能夠讓你有動力去設立遠大的目標,但也可能會失控。完美主義者總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夠好,所以可能會成為工作狂。他們對於自己的表現抱持「要不就零分,要不就一百分」的想法,覺得沒做到完美就是最糟糕的一件事。因此,他們會輕易放棄。他們會拖延要達成的目標,等待動力或是好時機出現才做,以力求完美。他們覺得自己「沒準備好」,就會避開社交場合。完美主義者是以「避免犯錯和錯失良機」為基礎建構出生活的。

這一段話跟我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有同樣的說法:

「要嘛不做,要做就做到最好!」你知道完美主義有分兩種,而很多人是第二種嗎?

我媽一輩子都在努力扮演母親的角色,而我要跟她說她有一部分做錯了。「你覺得你在幫她(作者妹妹),但是長久來看,你只是讓他人生過得更艱難而已。長大後她會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望,偶爾讓她失敗一次對她是有好處的。比起成功,失敗是更好的老師。你偶爾必須給她失敗的空間,這樣她才會覺得自己是可以失敗的。而且我講的不是只有她而已啊,媽。每次你對我做的事持懷疑態度時,都讓我覺得你對我的能力沒有信心,你這樣只會讓我更懷疑自己。」

作者媽媽回:「我會這樣是因為我在乎你們啊!」

「但是你這樣就是在教導她『在乎等同于擔憂』。她長大後會覺得,如果你真的在乎你的事業,你就應該無時無刻都擔憂工作。如果你真的在乎你的感情,你就應該擔心另一半是不是劈腿或是不愛你。這樣的人生會很辛苦,我知道你也不希望他過這樣的人生。」

這一段話我想可以跟情緒勒索這本書互相呼應。

也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【圖輯】15張圖讓你一次了解情緒勒索(emotional blackmail)

「人生的目的是要過生活,無所畏懼地盡情品嚐,為擁有更豐富的經驗,熱切地接觸新事物。」

—愛莉諾·羅斯福

「說『我辦不到』或『我願意試試』比說『我辦得到』還容易,所以許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還有尚未利用的力量,甚至未經開發的能力。他們沒有探索過自己的潛力,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。」

—愛莉諾·羅斯福

「你的交友圈越小,你對人的體驗就越少,而你的興趣也會越狹窄。每個人所做的決定之中,交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我們應該盡量擴大自己的交友圈。」—愛莉諾·羅斯福

延伸閱讀:關於人脈不可不知的8件事

「人的擔憂有各式各樣的理由。

我們相信自己如果思考一個問題夠久,最終就可以想出解決的辦法。擔憂讓我們產生自己可以掌控未來的錯覺,讓我們會幻想出最糟糕的情況,以為自己可以預防壞事發生。我們以為擔憂可以給我們動力去完成事情,我們擔心考試,以為這樣就會讀書做準備;我們擔心外貌,希望這樣可以鼓勵自己去健身或是節制飲食。此外,我們會擔心是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們不那麼害怕。

恐懼是一種情緒反應,會表現在生理上,像是思慮緊繃、肌肉疼痛、心跳加快或是流汗等。憂慮會抑制這些生理反應。憂慮可以讓我們暫時覺得好一點,所以我們才會一直憂慮。」

「沒有人可以無時無刻都活得盡善盡美。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人們的弱點而愛他們,而不是因為他們很堅強。」
—愛莉諾·羅斯福

「改變看事情的觀點,改變陳述想法的方式。不要一直想著"我好害怕",而要告訴自己"我好興奮"!」

「有些恐懼是我們想像出來的,而這些想像的恐懼有時候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更大。」

「世界上最不快樂的人,是那些每天過日子卻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人。如果你想做的事情比你擁有的時間還多,你就不會是個不快樂的人。」

—愛莉諾·羅斯福

「逃避就是恐懼,我們恐懼時,就會引發避開恐懼的場合。逃避的問題在於,一旦開始逃避一件事,就會開始逃避生活中的其他事。當我們感覺自己的世界失控時,我們就會退縮以維持安全的假象。恐懼會癱瘓我們的人生,害怕犯錯讓我們什麼事都不敢做。你克服愈多障礙,會覺得自己愈有能力,然後就會想要克服更多的障礙。」

「在恐懼的時候屏氣凝神就等於是阻絕恐懼,試圖排除恐懼,但我們知道,忽視恐懼是沒有用的,應該要勤加吸氣、歡迎恐懼才對。只要深呼吸,就能讓焦慮程度下降,由興奮的情緒取而代之。」

「死亡的恐懼,就是害怕自己會完全消失的恐懼。害怕自己輕易遭到抹去,在地球上的存在由某個人取而代之。最後,每個記得你的人都會離開人世,大家就會遺忘你,彷彿你從未存在過一般。『你要去接受不確定性。』死亡是人生中最大的不確定。你沒辦法事先準備好,你永遠不知道死亡什麼時候會到來。死亡降臨時會奪走一切你熟悉的事物。你無法帶走任何東西,你得孤身上路。我了解到所有的恐懼都是放手的過程,而死亡是最終的釋放。你得接受這世界沒有你依舊會繼續運轉。」

這裡也有一本書推薦:令人著迷的生與死

冥想的功效

劃分擔憂時段

書中對於各種害怕考驗的總結呼應了書名:「不要和鯊魚接吻」因為那會讓你有喪失生命的危險,這種勇敢是不必要去嘗試的。
「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覺」你的人生因為害怕什麼而停滯不前了嗎?
從現在開始,一件件克服它吧!
過去幾年來,我因為克服恐懼,踏出一個人的旅行、挑戰當講師、去考托福、自己去參加社交活動而逐步構築了現在的生活,成為活動女王、結交許多出社會後的誠摯友誼、認識生命中的貴人而得到很多機會,甚至於認識並結交現任男友,都是由這些一點一滴的因果串連而成。
我心懷感恩!
 
 
還有許多令人害怕的事必須去克服,
V好好處理親情關係,不讓家人擔心。
V實踐自己的留學夢。
V若要回歸正職,找到能發揮所長的工作。
V為親密關係的長期發展做好準備。
V好好理財。
也許怕水怕高的我此生不會去挑戰潛水、跳水、高空彈跳以及高空跳傘等活動,但我願意為了將來更好的生活而面對並克服這些挑戰。
 
祝福看到此篇文的大家:)

 


arrow
arrow

    lingfor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